价格时效估算
  • * 出发地
  • * 目的地
  • * 手机号
  • * 重量
国标《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征求意见
发布时间:2025-03-26 15:01:10    点击次数:40

近日,根据国家标准计划安排,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计划号:20242217-T-348)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需于2025年5月16日前反馈至标准起草组,电子邮箱为xj.y@rioh.cn。

据悉,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贵阳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车百中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PART.1

制定背景

近年来,我国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事故一定程度得到了较好控制,但因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比如,渠县“9·15”重大交通事故、厦蓉高速和溪路段“3·22”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连霍高速三门峡段“8·3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仪陇县“3·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沈海高速公路盐城段“4·4”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兰海高速兰临段“11·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等,这些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十分必要。当前,我国运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道路运输节能降碳压力较大,这给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与此同时,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对车辆管理又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

为进一步适应新发展阶段下的道路运输新形势、新要求,规范和强化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落实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车辆技术管理主体责任和安全主体责任,切实解决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队伍虚化弱化、二级维护执行不到位、车辆安全隐患大等行业难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制定本标准,提升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能力和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PART.2

主要内容

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的总则、机构及人员、车辆选购、车辆使用、车辆维修、车辆检测评定、车辆处置、车辆技术档案、考核与改进等。适用于道路旅客运输车辆、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驾驶培训车辆的技术管理可参照执行。

1总则

提出了车辆技术管理的总体原则、思想和方针。一是要坚持“分类管理、预防为主、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原则,确保车辆技术管理科学、管用、有效。二是要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体系,建章立制,并将其纳入安全管理体系,防止“两套体系”运转增加企业负担。

2机构及人员

标准视业务性质、车辆类型和企业规模的不同提出了机构设置要求和人员配备标准,以及人员条件和人员培训要求。

在机构设置上,要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拥有20辆(含)以上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和拥有30辆(含)以上货车的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应当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其他企业只按照要求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在人员配备标准上,要求危货车和客车每50辆车配1人,货车每100辆车配1人。同时,配备1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和领导本单位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在人员条件上,充分考虑到车辆技术管理的专业性,提出了专业知识、学历、职称、从业经历等最低要求,企业可以根据本地招工实际进行配备符合条件的人员。

在人员培训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规定,明确需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培训制度,规定了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培训考核等要求,进一步强化培训,确保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

3车辆选购

主要包括车辆选型和采购与交付两部分内容。

车辆选型方面,主要规定了车辆选型的方法和要求,一是明确了车辆选型的具体方法,要求运输企业要根据车辆的用途、运量、运距和道路、气候及燃料供应等条件,对车辆的车辆类型、动力形式、车辆技术等级、客车类型等级、车辆参数配置、主要性能、车辆可靠性和维修便捷性等进行必要的技术论证和调研,择优选配车辆。二是明确了车辆采购的基本要求,车辆类型、动力类型、参数配置和主要性能应符合注册登记和道路运输车辆达标核查要求。三是建议企选购符合相应车型选型标准要求的车辆。四是明确了车辆技术类型和客车类型等级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并与运输业务类型和运输线路条件相适应,并鼓励企业优先采购新能源车辆及具有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功能的车辆。

采购与交付方面,强调了要根据选型结果和本企业采购流程实施车辆采购,并按规定进行车辆采购验收,配齐安全设施,并按照规定办理注册登记、开展达标车辆核查和办理道路运输手续。

4车辆使用

标准从安全和节能角度对车辆使用管理做出了规定,提出了从事道路运输生产的基本条件、驾驶操作、安全技术检查、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等要求,确保车辆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节能。

运行管理中,从车辆方面,明确了车辆安全技术条件、车辆技术等级、客车类型等级、货物装载(或准拖挂)总质量等上路从事道路运输生产的基本要求;从驾驶员方面,明确了车辆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的日常维护、安全检查、安全操作等要求,防止发生车辆机械损伤和安全事故;从企业方面,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汲取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故教训,建立实施车辆技术状况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车辆的制动系、转向系、行驶系、动力蓄电池、照明及信号装置、应急装置和安全设施等关键部件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并结合重特大事故暴露出来的常见技术问题,提出了车辆技术状况检查要求和方法,指导企业开展安全检查。

5车辆检测评定

车辆检测评定是分析和评价汽车技术状况的重要手段,标准主要规定了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含技术等级评定)、环保检验和客车类型等级审验的要求。一是明确了检测计划和执行要求,应根据车辆年检年审和技术等级评定周期规定,制定并下达车辆检测评定计划,并按期组织实施,定期检查和统计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有效实施;二是明确了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客车类型等级审验的条件、项目和要求。

6车辆技术档案

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全面掌握车辆使用动态和技术状况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强化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标准要求运输企业制定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一车一档,由专人负责保管。同时,明确了档案内容、档案格式、档案电子化等要求,企业应及时、完整、准确记载有关信息。

7考核与改进

主要规定了车辆技术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实施、奖惩和改进等内容:明确了考核制度的内容,包括实施主体及职责、考核周期、考核内容、问题整改、奖惩措施等;明确了考核内容,重点考核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人员配备及培训情况、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及车辆维护计划执行率、车辆技术状况定期检查执行率、车辆检测评定计划执行率、车辆完好率等技术指标,并要求运输企业根据考核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明确了奖惩要求,要求建立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加强考核结果应用。